在很多家庭包括二胎家庭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女孩比男孩个子矮,即使女孩摄入的营养更丰富,在身高也较难超过男孩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一、受性激素的影响
人的身高主要是由于脊柱和下肢骨的长度决定的,而下肢骨的长度又受到性激素的影响。如果体内性激素含量较高,下肢骨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身高增长。
由于性别不同,男孩女孩的生长发育速度也不同,从生理特性上讲,女孩比男孩发育时间要快2年,大约在10岁左右就会进入青春期,此后身体会开始分泌大量雌性激素。在步入青春期的第一年(也就是11岁左右),雌性激素会促进骨骼内的蛋白质合成,使钙、磷沉积增加,促进骨骼生长,从而使女孩的个子突飞猛涨。此后,在体内雌性激素的影响下,骨骺软骨逐渐骨化(骨化后骨骼就停止了生长),骨骺线趋于闭合,女孩就渐渐停止了生长。而此时,男孩往往才刚进入青春期(约在12—13岁),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也就是说,男孩的骨骺线闭合要比女孩晚2年左右,因此在身高上往往会超过女孩。
二、生长激素分泌不同
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是生长激素,它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需要生长素介质的参与。生长素介质常年存在于人体血浆中,由肝细胞诱导产生,因此若想保证生长素介质的含量,就需要通过日常膳食摄入足够的营养,保证肝脏健康,从而产生更多的生长素介质。然而与男孩相比,女孩往往更容易挑食、偏食,且胃口比较小,可能存在蛋白质、维生素A、B、E及脂肪摄入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激素分泌,导致长不高。
展开全文
此外,生长激素的分泌还有心情有关,心情愉悦时,正常激素就会分泌得多,反之则少。而女孩往往心思细腻,更早进入青春期,更容易产生感伤、闷闷不乐的情绪,从而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了生长发育。
三、运动量不同
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还能促进骨骼细胞不断分裂和骨化,增加了骨骼长度,同时改善了血液循环,推迟了骨髓软骨的骨化时间,延长骨骼的生长周期,更有利于长高。然而大多数女孩子长到8、9岁后,性格会趋于文静乖巧,不再是小时候乱跑乱跳的“疯丫头”,运动量骤然减少,骨骼得不到运动的刺激,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骨骺线就会闭合,从而停止生长。
然而男孩子的运动量往往比较大,小的时候四处奔跑,步入青春期后也会常常打篮球、踢足球等,骨骼得到了充分刺激,生长的周期更长,也就会长得更高。
幸孕姐建议:不论是男孩女孩,均衡饮食、多运动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因此建议家长周末经常带孩子去户外活动一下,或者打打羽毛球、一起游泳等,不仅有助于孩子长高,还能增进亲子关系。(cjq)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