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咱鲁山老乡?!

屈原,是咱鲁山老乡?!

每当我们听到屈原的故里在湖北省秭归县时,心中总是疑惑重重。战国之时,那里有无丹阳城?有无秭归县?有无屈氏居住?

咱们不妨循着历史的脉络,踏着屈氏的足迹,探寻一下屈原的故里吧!

鲁山县的屈原塑像

屈氏宗族繁衍脉络线(上溯)

根据屈原《离骚》的自述,其为“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颛顼帝的远支子孙。屈原是战国时的诗人、政治家,曾任楚国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的大臣。屈原于公元前340年(东周显王二十九年)生于楚国(今河南鲁山境内),于公元前320年(周慎靓王元年),21岁时,应楚怀王之召进京(荆州“鄢郢”,今湖北宜城)任职,于公元前278年(周赧王三十七年),62岁时,自投汨罗江(今湖南省岳阳市),以身殉国。

屈原的父亲字伯庸,是楚国的贵族公室,与楚王是同宗本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公元前699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陕西省商州境内),曾任楚国最高官职“莫敖”。因其被封于“屈”(今河南省邓县、内乡县一带),为屈姓先祖,其后代遂称屈氏。

屈氏本与楚王室熊氏同为芈姓。芈姓是西周初时楚的第一代君主芈鬻熊的姓,曾任“文王之师”。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灭商后,周成王封芈鬻熊重孙熊绎为子爵,楚国自此定名,在周王朝中有了诸侯国的地位。楚人始以丹阳(今河南淅川县境内)为都,以熊为氏,奉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祝融为远祖,芈鬻熊为始祖,开启了楚国的历史。

芈姓的姓祖是季连。季连后裔大约在夏代或商代前期被迫南迁。楚王族、公族主体是芈姓季连的后裔。季连的初封地在新密的大騩(隗)山“祝融之墟(有熊之墟)”附近的华阳。“华”与“芈”写法十分相像,后人就写成了“芈”,楚国贵族就姓“芈”了。

季连的父亲是陆终。陆终有6个儿子,都是剖腹而生。季连是陆终的幺子。

陆终的父亲是吴回。吴回是重黎的弟弟。帝喾(高辛氏)时期,重黎被命为火正(火神),能使天下充满光明,功绩很大,帝喾赐予他“祝融(官职名)”的称号。共工氏叛乱时,帝喾派重黎去平定叛乱,但他没有将叛乱者彻底消灭,帝喾就把重黎杀了,然后又命吴回接替重黎火正的职务,仍称为“祝融”。因此,楚国人尊奉的火神就是祝融吴回。

吴回的父亲是卷章(老童、耆童)。卷章的孪生哥哥是伯称,其父亲就是颛顼帝高阳氏,母亲就是滕濆氏女娽。

鲁山犨城屈原庙

屈氏地域迁徙脉络线(顺行)

颛顼帝高阳氏 “生于若水,宕居空桑,乃登为帝”(《吕氏春秋》),是轩辕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黄帝的接班人,即“五帝”之第二位。

轩辕黄帝“娶于西陵氏,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汦水(即滍水,今平顶山市),昌意降居若水(即汝水,今河南省汝州市)”(《大戴礼记》)。黄帝封长子玄嚣(青阳少皞氏)于滍水下游(今平顶山一带)建立少昊国,封次子昌意于汝水中游(今汝州市一带)建立鄀国。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昌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女枢生颛顼于若水。及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史记·帝王世纪》)。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登帝位”((《史记·帝王世纪》))。“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弃其琴瑟”(《山海经·大荒东经》)。颛顼十岁时曾到伯父玄嚣的少昊国,协助玄嚣(又称青阳)治理九黎族,颇得玄嚣的赏识。玄嚣在这里培养小皇帝颛顼,后来把所用的琴瑟也丢在这里了。

因辅佐少昊有功,玄嚣封颛顼于高阳国(今河南省襄城县高阳山一带),后世称颛顼帝为“高阳氏”。

玄嚣的少昊国就位于今平顶山市卫东区一带,其都城就在蒲城店遗址处。蒲城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古城(“龙山古城”)与少昊国时代相一致、位置相吻合,破解了玄嚣少昊国的“千古之谜”。颛顼帝初封的高阳国就在今襄城县紫云镇和湛北区高阳山一带,与平顶山市卫东区毗邻。北魏时期所置的“高阳县”,其县治在湛北区的“前城、后城”,就是此地。“高阳县”的设置正是对颛顼帝早期活动的回溯和纪念。这足以平息千年以来纷纭繁杂的“高阳之争”。

这个“高阳山”,是古老的滕濆氏族世居生活的地方,其位于濆水(汝水和滍水合流段)之阳的山岭高地,“滕濆氏”因以为名。颛顼常去活动的小山始得其名“高阳山”。

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黄帝分封他们十四个姓氏,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任)、僖、嬽、依。其中就有“滕”姓,而“滕濆氏”就是其后裔分支,古籍有写为滕坟氏、塍濆氏、腾奔氏、滕奔氏、胜濆氏、胜坟氏、腾隍氏等。

玄嚣将颛顼封于高阳,其实是将他安排在那里学习锻炼,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滕濆氏部落里有一位经常一袭绿衣的姑娘,温和可人,在劳动的人群中十分引人注目。她是部落酋长的女儿,人唤“女娽”。由于当时只有音而无字,所以文字出现之后有写为女娽、女禄、女绿、女鹿等。古书上,娽、禄、绿、鹿、鲁、陆、离、黎、丽等相互联系,音义相通,属九黎族系,后世写法不同。女子者,名在前,姓在后。因此说,“女娽”,即黎(禄、鲁、离等)姓之女。青年颛顼,一代才俊,且由首领玄嚣派遣,自然受到滕濆氏全族的热情款待,高山仰止。女娽和颛顼双双一见钟情,其后的岁月里两两形影不离,可谓青梅竹马,一唱一随。“女娽”成为后世“随从”的代名词。《说文解字》:“娽,随从也。”“腾奔”成为世人“快跑”的代用语。

先秦著作《世本·帝系》:“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产老童。”又曰:“颛顼娶于胜濆氏之子,谓女禄,是生老童。”又曰:“颛顼娶于腾隍氏女而生老僮,是为楚先。”西汉戴德《大戴礼记》:“滕奔氏之女,谓之女娽,是生老童。”三国张揖《埤苍》:“娽,颛顼妃名。”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颛顼“纳胜坟氏女娽,生老童。”南宋罗泌《路史·后纪》:“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

颛顼帝终生娶二妻(妃),一曰滕濆氏女娽,一曰邹屠氏无名。女娽生三子:伯称、卷章、季禺。伯称、卷章,孪生兄弟(《路史·后记》:“称,字伯服,与卷章绵产。”)。长子称,字伯服,又名服称,在中国东部建立了以父名相同的“颛顼国”,其后裔以“称”为姓。次子卷章,又名老童,号耆童,童姓之始祖。居中原大隗山上修行,传说成为神仙。三子季禺,在中国西北建立了“季禺国”。

颛顼之孙、卷章之子重黎在帝喾(高辛氏)时期任火正祝融,后世北方人称为灶神、火神,居地在今新密、新郑,世称“祝融之墟”;重黎之弟吴回后来又任火正祝融(南方人的灶神、火神)。楚国人尊奉的祝融就是吴回。《史记·楚世家》说:“高阳(帝颛顼)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世本》说:“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吴回。”

颛顼之孙“重黎”以重部族和黎部族而获名,以感恩二族长期对颛顼帝的支持和帮助。“重”是少昊之子,其部族就在滍水(今鲁山、叶县一带);“黎”原为蚩尤的“九黎”之一,是颛顼妻子女禄的娘家部族(即滕濆氏族,今襄城县南)。两个部族都曾在少昊玄嚣治下。黄帝晚年,颛顼登帝之前,北部的共工氏作乱,少昊命重、黎二族协助颛顼将共工氏斩杀。周代《文子》:“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九黎族(后世称九夷族),原为蚩尤的九个部族,即黎贪(蚩尤)、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生活在养水(汝水支流)上游的山区(汝州市蟒川镇浆姑山一带)。待到实力雄厚之时,在蚩尤带领下,他们走出深山,在滍河和汝河之间东荡西杀、袭扰周边部族(包括蚩尤同祖炎帝部族),“相兼诸侯九(兼并九个诸侯)”和“相兼诸侯二十(兼并二十个诸侯)”,短短几年间将滍汝流域河川全部收复,并将其麾下部族迁居至“九里(黎)山”(今平顶山九里山)、高阳山(今襄城县紫云镇)、大龙山(今平顶山大龙山)以及犨河两源之浅山区(犨河中下游为沼泽地,人类不宜生存生活)。“犨”的读音chōu,为“蚩尤”二字的切音合读,表明其为蚩尤部落支族居地。蚩尤被黄帝大军应龙氏斩杀于“绝辔之野”鱼齿山(滍水旁,今宝丰县城东南)后,黄帝即派长子玄嚣驻守于滍水(降居滍水),建立少昊国(国都在蒲城店遗址),治理九黎族。

玄嚣少昊国(史称九夷族)的图腾是“隹鸟(鹳鸟,短尾鸟)”,昌意鄀国的图腾是大象(时称“豫”),见汝州市阎村遗址出土的“鹳象虎图”彩陶釜。两个部落联盟,互通来往,兄弟情义。黄帝病逝前夕,二十岁的颛顼带着妻子女娽和双胞胎儿子从滍水(平顶山)少昊国回到若水(汝州)鄀国。黄帝召集大臣、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以及四妃(西陵氏嫘祖、方雷氏女节、彤鱼氏和嫫母)商议身后帝位事宜,众人一致举荐颛顼为帝。埋殡黄帝之后,第二年春天,在母亲蜀山氏昌仆(古迹有记涂山氏、浊山氏、涿山氏、淖山氏、独山氏或屠山氏)带领下,颛顼携妻带子到百里之外的蜀山氏故里三涂山空桑涧(穷桑涧、穹桑涧,今河南嵩县)举行了加冕登基大礼。颛顼帝二年,颛顼告别妻子女娽,奔赴濮阳上任。颛顼帝叱咤风云,开疆拓土,统一了全国,创制九州,分封臣属,分掌天下。

百年之后,玄嚣的孙子高辛氏接替颛顼的帝位,史称帝喾。帝喾之时,颛顼帝的孙子重黎被分封于北方任火正祝融(官职名),重黎之弟吴回接替祝融之职。

到夏商之时,吴回的一支后裔避难而逃往南方(平顶山滍河流域及南阳盆地),渐而繁衍开来,一直以“芈”为姓,尊奉祝融为其祖先。

西周初时,芈鬻熊成为“文王之师”,后世公认其为“楚”之第一代君主。周王灭商后,芈鬻熊的重孙熊绎被封为子爵,楚国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始在河南淅川丹阳定都。

西周末年,楚武王之子屈瑕曾任楚国最高官职“莫敖”被封于“屈”地(邓县、内乡县一带),为屈姓先祖。此后,屈姓在南阳盆地开枝散叶。其中一支,即屈原祖上,顺着南阳盆地东寻,到达少昊时的九黎族区域——滍河流域,在犨城一带建立村庄定居。犨水中游,土地肥沃,水流交错,偏安一偶,正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战国后期,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于犨城村庄(今河南鲁山境内),此处就是屈原的故乡。公元前320年,屈原应楚怀王之召进京(荆州“鄢郢”,今湖北宜城)任职,曾任楚国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末期,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县一带)。他一方面以此疏远昏庸的楚国王朝,另一方面借机探望久别的故土乡亲。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到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放逐江南,他遍览山川形势,疾书文学作品。

周赧王三十七年,屈原62岁,悲愤交加,自投汨罗江(今湖南省岳阳市),以身殉国。

大约在西汉时期,为纪念悲壮殉国的先人屈原,犨城的屈原后人在犨城建起屈原庙,招魂塑身,永久祭祀。此为中国最早的屈原庙。

鲁山端午节活动的热闹场面

两条脉络线的契合

屈氏宗族繁衍脉络线与屈氏地域迁徙脉络线十分契合,芈姓的壮大和屈氏一族的繁盛与颛顼帝在第二故乡高阳国的活动影响密切相关,正是由于颛顼大帝对其后世的荫蔽才成就了中国南方楚国的繁荣与发展800多年,也造就了文坛一代巨匠屈原青史永存。

循着历史的脉络,找到脉络线的契合点,我们不难找到屈原的故里,它就安然地铺展于颛顼大帝的跟前,就在我们的身边!

端午节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祭祀屈原是端午节习俗中最主要的内容。鲁山人每到端午节都会举行祭祀屈原的活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端午节,鲁山民间延续着吃槲坠、插艾叶、戴香囊、扎五彩线、擦雄黄酒的习俗。

在鲁山县张官营镇,不仅有正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屈原庙,还有屈庄、屈子柏等遗迹遗存,以及大量与屈原有关的端午祭祀、歌谣等民风民俗。

2019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鲁山县建立“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这是全国首个以屈原文化命名的传承基地。

文字|高万须

图片|高万须 胡耀华 常洪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迪万伦(doosan)DL420进口装载机怎么样
365流水不够不能提现

迪万伦(doosan)DL420进口装载机怎么样

📅 08-16 👁️ 2628
笔韵乾坤:细探各地毛笔制作特色与雅称
365流水不够不能提现

笔韵乾坤:细探各地毛笔制作特色与雅称

📅 08-24 👁️ 6459
飞鱼和鲱鱼的区别
365官方登录入口

飞鱼和鲱鱼的区别

📅 09-01 👁️ 3047